五臺山位(wei)于山西省東北部境內(nei),1000米以上,最高點葉門峰海拔3058米,被稱為“華北屋脊”。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,因五峰如擎天大(da)柱,拔地崛(jue)起, 巍然矗立(li),峰(feng)頂平坦如臺,故名(ming)五臺。又因(yin)山(shan)上氣候多寒(han),盛夏仍(reng)不(bu)知炎暑,故又別稱。是一個融自然風光、、古建藝術、、、避(bi)暑(shu)休養為一(yi)體的旅游區(qu)。
五(wu)臺山概(gai)況
五(wu)臺山列我國(guo)名山之首,位于東北,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組成,其中五座環抱高峰,峰頂平坦寬闊,“有如壘土之臺”,故名五臺山。因五峰聳峙,山勢雄偉,素有“華北屋脊”之稱。五峰環抱,方圓達250千米。東臺海拔2795米,因其東望明霞,如波似海,故稱望;南臺海拔2485米,細草雜花,燦若鋪錦,故稱;西臺海拔2773米,月墜峰巔,宛如懸系,稱;北臺海拔3058米,云浮山腰,巔摩斗杓,稱,是五臺山最高峰;中臺2894米,碧,浮空,稱,是五(wu)臺中心。五(wu)臺北部處有終年不化的“”“萬年冰”,北臺盛夏時亦可偶見降雪,因此五臺山亦稱清涼山,是夏季避暑勝地。
五臺山名字由來
五臺山風光秀麗,夏無酷暑(盛夏時節,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),氣候宜人,是久負盛名的避暑勝地,因其位于山西省東北部五臺縣東北,以“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”五座環護而立的臺頂而得名,是馳名中外的,居(ju)于我(wo)國之首。五臺(tai)山多姿(zi)多彩,古韻依然,自(zi)然風(feng)光(guang)奇麗壯(zhuang)觀(guan),美畫如卷,吸引著國內(nei)外佛教信徒和游人前(qian)來朝(chao)臺拜(bai)佛,參(can)觀(guan),游覽佛地(di)風(feng)光。
五臺山歷(li)史
五臺山歷史悠久,、隋煬帝、、、清圣祖、清高宗等都曾駕幸五臺山,至于歷朝歷代皇帝、皇后遣使札禮五臺山者,更是自北魏到清朝,從未間斷,翻開五臺山各大寺的“廟史”,第一頁幾乎全是“敕建”二字。五臺山也是我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場,因此受到西藏、內蒙、青海、甘肅、黑龍江等少數民族的無比尊崇。
五(wu)(wu)臺佛國也誕(dan)生了一大批高(gao)僧名師(shi),盛唐時期,這里成了海外信徒(tu)留學聽經的高(gao)等佛教學院,千百年(nian)來,印度、日(ri)本(ben)、蒙古、朝鮮、尼(ni)泊爾、斯里蘭卡(ka)等國佛教徒(tu),很多人都(dou)到五(wu)(wu)臺山(shan)來朝圣求法(fa)巡(xun)禮,有(you)些甚至留在五(wu)(wu)臺山(shan)修行終身(shen)。
消息